趙振忠,慶安振忠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來自綠色食品之鄉——慶安縣。公司目前已發展成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現有廠房6400多平方米,大米加工生產線兩條,年大米加工能力5萬噸,企業現在有固定資產近千萬元,職工41名,帶動農民近千戶增收的區域行業內龍頭企業。
2004年,趙振忠從縣水泥廠下崗,但是沒有像有的人那樣頹廢、不知所措,而是發揮年輕時當兵的作風,積極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在各方面的幫助下,2006年,創辦了振忠米業有限公司,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也從一名下崗職工成長為一名企業的董事長;仡他的創業之路,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付出的艱辛,更有政府和各個部門,特別是就業部門的大力支持。
一、國企下崗痛苦中尋找出路
趙振忠出生在一個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從小衣食無憂,沒經歷什么生活的痛苦。1986年,他從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縣水泥廠工作,成為一名國有企業正式職工,當時,感覺非常榮耀,他通過勤奮努力的工作,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從事了很多個崗位,尤其是做銷售工作,使他的人生與商品購銷和生產加工結下不解之緣。
2004年,全國水泥企業改革,在企業工作13年的趙振忠成為下崗大軍中的一員。初下崗,他也經歷了痛苦和彷徨,但看著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他始終告訴自己作為一個男人就要有不服輸的勁,就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能倒下,必須尋找新的出路。
不服輸的他收過廢品、做過小買賣、做過糧食中介,但是都是小打小鬧,維持溫飽,離富裕生活還有很大的距離。
二、為求生計扛起糧袋干買賣
隨著國家糧食政策的逐步放開,各地出現很多糧食購銷經紀人。根據市場需求,他很快感覺出自身的優勢所在,因為在水泥廠的時候,做過銷售工作,有一定的人脈基礎和銷售經驗,他就琢磨能不能從這里尋找到商機,實現人生的突破。
看到希望,他多方籌措資金,買了一臺平頭車,開始做起糧食購銷經紀人。那時候農村還沒有啥機器,往車上裝糧只能采用人背肩抗的方法。幾天下來,肩頭腫了,走路也一瘸一拐,渾身生疼。從沒受過苦的他心里真不是滋味,可一想起“下崗”兩個字,他就變得堅強。那時,陪伴他的只有車上的糧食和呼呼刮的寒冷北風。餓了,啃口干糧,渴了,喝口涼水,頂酷暑嚴寒,冒著風霜雪雨,一天到晚人不離車,一個冬天下來,一算賬掙了4萬多元錢!看著手里的錢,心情很激動,雖然這錢掙得辛苦,但卻在4個月里掙回當初上班時2年的工資,心里非常高興,初步體會到了創業成功的喜悅。
三、洞察市場開創購銷新公司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c)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綏化就業創業網 主辦單位:綏化市勞動就業局
版權所有 ICP備案編號: 黑ICP備17007902號-1
建議您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瀏覽本站 技術支持:遠望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