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女,今年41歲。2007年,成功創辦了長壽閣老年公寓。經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從最開始的的十幾個人發展成年均養老百余人規模的養老服務機構。2007年以來,累計代養老人600多人,已送終89人,現住老人130人,吸納失業人員就業13人。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總投資達60多萬元,是開辦之初的10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7年的李艷,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在小學5年級讀書,小女兒剛剛上幼兒園。公公、婆婆都已經60歲了,雖然身體都很好,能幫忙照顧孩子,但畢竟我們一家是從農村搬到街里的,一家人都沒有工作,只靠她丈夫在建筑公司打工掙錢養家,真是有些入不敷出,生活很是困難。
2006年以前,她曾開過早餐店,由于是租別人家的房子,剛剛有些回頭客,要興隆起來,人家要收回房子,沒辦法只好兌出去了。此時,她一度失望過、痛苦過、彷徨過,為了重整生計,也只好琢磨干點什么。
2006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從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里得知:“21世紀中國就要進入老年社會,社會福利事業將成為大有前途的夕陽工程!彼殚営嘘P資料,走訪咨詢,對老年人事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一番考察論證后,決定創辦老年人的老年公寓。
2007年3月,在電業邨社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站的幫助下,長壽閣老年公寓正式開業了!昂芏嗍虑榭赡芟敕ㄊ呛玫,可做起來就難了!边@是創業之初最深體會。望奎縣老年公寓在當時有不少,競爭也很激烈,每個老年公寓的服務標準、服務范圍及服務經驗都不一樣,她便利用業余時間積極聽取同行們的經驗,取其精華。由于她的老年公寓專門收住其他公寓不收的高齡老人和病殘老人,服務的難度加大,她便到正規醫院去學習護理知識,并制定了一套家屬和老人都非常滿意的服務標準,比如,除了供應老人一日三餐外,每天還給老人削水果皮,遇見牙齒不好的老人,還得把水果切成薄片的喂食;免費為老人洗浴、理發、刮臉、剪指甲,免費洗內外衣。
初期只有100平方的地方,入住也只有10幾位老人,年齡最小的已經81歲了,由于和老人間的年齡差距太大,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思想行為都相去甚遠,給了解、關心、照顧老人帶來了不小的難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與他們朝夕相處在一起。于是,她搬進了公寓和老年人一起居住,節假日也一起過。89歲的張大娘,患有嚴重的關節炎,整日臥床,吃飯、大小便全要靠人照顧。此外,大娘精神上也有障礙。清晨,別的老人起床時,她卻沉沉睡去,可是一到天黑,她馬上就精神抖擻,大吵大叫。為了照料大娘就搬過來和老人同吃同住,精心護理不嫌不棄,終于感動了大娘,老人不僅對她有了好感,還越來越聽我的話了,別的老人看到這些也都大受感動。老人受到了公寓勝似親人般的呵護,有如家一樣的感覺,一人傳十,十人傳百,不到半年的功夫,前來入住的老人逐漸開始多了起來,2007年年底,入住老人達到了60多人。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入住老人的增多,現有的條件已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又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心中生起,2008年又新租1500平方米,增床位60多個,套間40多間,臥室還安裝了有線電視、尿便器、喚人報警器等硬件設施,而且,在護理上實行24小時全方位服務,做到隨叫隨到,老年人衣服隨換隨洗,被單床單一周一換,生活上老年人膳食一日三餐,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同時,還根據需要因人而食,每到周末,節假日改善生活。為了排除老年人心中孤獨感,她和護理人員經常與老年人拉家常,交心談心,做老年人的知心人、有心人、貼心人,把愛灑向每一位老年人。原望奎縣二輕總會工人陶鳳玲老人無兒無女孤獨一生,又身患多種疾病,入住公寓常年臥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有時一夜達到36次的紀錄,她就守在老人身旁端尿端屎、穿衣喂食、擦洗身子,不厭其煩,陪護陪睡,直到老人安危辭世。臨終前,老人拉著她的手流著淚說:“你就是我的親閨女兒啊!痹谖莸睦先藷o不感動的流淚。一些老人去世后,她們都替他的兒女做孝子端著他的遺像和其子女一道送回了他的骨灰。很多老人在彌留之際特地叮囑子女把喪事放到公寓操辦,心里才感到放心、踏實。為了讓老年人病有所醫,她還在公寓成立了“愛心室”,配備百余種藥品,專職醫務人員為老年人看病,無償服務,做到打針吃藥不出院,有病院內治。鍛煉是老年人的健康保證,她們急老人也急,想老人所想,2009年,又新增添了50平方米活動室,報刊閱覽室。每逢元旦、端午、中秋、重陽、春節等重大節日,公寓都組織開展老年人戲曲演唱、講故事、打麻將、猜燈迷、下棋、跳秧歌舞等娛樂活動,讓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寓成了老年人的溫馨家園。
公寓創辦6年來,服務宗旨實現了由開辦之初“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轉移,代養范圍實現了從城市到農村,從本地向周邊縣市延伸,累計代養老人600多人,年均養老95人,已送終89人,現住老人130人,是開辦之初的12倍;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比開辦之初翻了9倍;總投資達60多萬元,是開辦之初的10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幾年來,她先后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60多人次,其中下崗女工50多人,這些人中“4050”人員和生活經歷十分坎坷的人占了多數。如50多歲的肖千明夫婦雙雙下崗后生活無著落,53歲的吳友香幾次下崗一度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得知后她主動將他們安排到公寓上上班。
“一切為了老人,為了老人的一切”,這是她創辦老年公寓的宗旨,“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這是她為人的準則。李艷正在用她的善舉、用愛心、用真情把公寓辦得紅紅火火,為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Copyright (c)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綏化就業創業網 主辦單位:綏化市勞動就業局
版權所有 ICP備案編號: 黑ICP備17007902號-1
建議您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瀏覽本站 技術支持:遠望電科技有限公司